来源:河南省崇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|发表日期:2025-09-11
在桥式起重机安全运行体系中,钢丝绳的状态管理直接关系到吊装作业安全。某重型机械厂曾因未及时发现钢丝绳断丝隐患,导致起吊过程中绳股断裂,造成吊物坠落的安全事故。根据 TSG 51-2023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和 GB/T 5972-2016《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》强制要求,必须建立 “检查 - 润滑 - 报废” 全流程管控机制,通过精准检测和规范操作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,杜绝安全风险。
日常检查需执行 “时空双维” 监测制度。时间维度上,班前检查重点观察钢丝绳外观状态,查看有无明显断丝、变形或油污污染;每周需进行深度检测,采用 “分段标记法” 将钢丝绳按捻距划分区段,逐段记录断丝数量与位置。空间维度上聚焦三大关键区域:绳端固定处需检查压板紧固状态,确保无松动移位,绳夹数量和间距符合规范要求;滑轮接触段重点查看是否存在跳槽、偏磨现象,绳槽内钢丝绳是否排列整齐;卷筒缠绕区需确认钢丝绳无重叠挤压,吊钩降至最低位置时卷筒保留至少 3 圈安全圈。检查时需使用手套触摸绳体,感知表面磨损程度,配合手电筒照射发现隐蔽断丝,对疑似缺陷处做标记并复核。
润滑保养实施 “清洁 - 防护” 闭环操作。润滑周期需结合使用环境动态调整,一般工况下每月至少两次,在粉尘、潮湿环境中应增加至每周一次。润滑前必须用煤油清洁绳体,去除表面油污和铁锈,待完全干燥后涂抹专用润滑剂。润滑剂选择需匹配钢丝绳类型,纤维芯钢丝绳宜用半流体润滑脂,钢芯钢丝绳应采用中粘度润滑油。涂抹时采用 “浸润法”,将润滑剂均匀喷洒在钢丝绳表面,并用毛刷涂刷缝隙,确保油脂渗透至绳股内部,形成完整保护膜。注意避免润滑剂污染制动轮和电气元件,润滑后需空载运行一个循环,使油脂均匀分布。
报废判定执行 “量化 + 质性” 双重标准。断丝数量是核心指标,对于常用的 6×37 结构钢丝绳,在一个捻节距内交互捻断丝数达到 22 根、同向捻达到 11 根必须报废;6×19 结构钢丝绳则对应 12 根和 6 根的限值。若断丝集中在局部区域或出现整股断裂,无论数量多少均需立即报废。直径变化同样关键,当钢丝绳直径相对公称直径减小 7%,或外层钢丝径向磨损达原直径的 40% 时,即使未发现断丝也应强制更换。结构损伤方面,出现笼状畸变、绳股挤出、严重纽结、局部压扁等永久性变形,以及绳芯外露或腐蚀深坑时,判定为报废状态。超载使用过的钢丝绳因内部结构损伤,不得继续使用,需直接报废处理。
安全管理需强化 “记录 - 追溯” 机制。每次检查和润滑都要详细记录日期、操作人员、钢丝绳状态及处理措施,特别标注断丝增长趋势和磨损速率。建立钢丝绳台账,记录安装日期、更换周期和累计运行时间,结合设备工况制定预防性更换计划。发现重大隐患时必须立即停机,悬挂 “禁止使用” 标识,由专业人员评估后确定维修或更换方案。通过系统化的日常管理,可有效降低钢丝绳故障风险,为桥式起重机安全运行提供基础保障。
联系人:张经理
24H电话:15090371237
公司地址:河南省起重工业园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