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河南省崇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|发表日期:2025-09-15
疲劳强度是衡量桥式起重机钢结构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指标,特指结构在循环载荷反复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。与静态强度不同,疲劳破坏不依赖瞬时载荷大小,而是源于长期交变应力导致的累积损伤。即使应力水平低于材料屈服强度,经过数万次甚至数百万次循环后,结构仍可能突然断裂,且断裂前无明显塑性变形,这使得疲劳破坏成为起重机恶性事故的重要诱因。某车间 16 吨桥式起重机因主梁焊缝疲劳裂纹扩展,在正常作业中突发断裂,事后调查显示其累计运行循环次数已超过设计阈值,这充分说明了疲劳强度管理的重要性。
疲劳破坏的机理本质是材料内部缺陷的渐进发展过程。在循环载荷作用下,应力集中部位首先萌生微观裂纹,这些裂纹随着载荷循环不断扩展,最终导致结构整体断裂。根据应力循环特性可分为两类情况:高周疲劳多发生在应力水平较低但循环次数极多的场景,如频繁启停的通用起重机,其断裂前循环次数通常超过百万次;低周疲劳则出现在应力较高的场合,如冶金起重机搬运高温重物时的周期性受力,循环次数虽少但每次循环都会产生微小塑性变形,累积到一定程度即发生破坏。工作级别为 M5 及以上的起重机由于作业频繁,必须进行专门的疲劳强度评估,而沿海或高风载地区的起重机,即使工作级别较低,也需考虑风振引起的附加循环应力影响。
影响疲劳强度的核心因素可归纳为三类。结构细节决定应力集中程度,主梁与端梁连接的拐角、加劲肋焊接部位等几何突变处,易形成应力集中区,成为疲劳裂纹的高发起点。焊接质量对疲劳性能影响显著,焊缝未焊透、咬边或气孔等缺陷会大幅降低疲劳寿命,某检测数据显示,存在 2mm 深未熔合缺陷的焊缝,其疲劳寿命仅为合格焊缝的 30%。载荷特性直接决定疲劳损伤速度,频繁的超载作业、急剧的起制动操作会增加应力幅值,使疲劳裂纹扩展速度加快,而吊物摆动产生的附加力矩则会进一步加剧局部应力循环。
实用的疲劳强度评估需建立三级检查体系。外观检查重点关注结构表面的早期裂纹迹象,如主梁下翼缘与腹板连接处的油漆开裂、焊缝边缘的细微缝隙等,这些往往是疲劳损伤的初期表现。无损检测是发现内部缺陷的关键手段,对关键焊缝采用磁粉检测可识别表面及近表面裂纹,超声波检测则能探测内部埋藏的疲劳缺陷,尤其应加强对焊接热影响区的定期检测。工况验证需结合实际作业特点,通过监测起重机在额定载荷下的运行状态,观察结构是否出现异常振动或声响,这些现象可能预示着疲劳损伤的发展。
疲劳强度防控需贯穿设备全生命周期。设计阶段应避免不合理的结构突变,采用圆弧过渡减少应力集中;焊接工艺需严格控制,确保焊缝饱满无缺陷,并通过振动时效等工艺消除焊接残余应力。日常维护中,每半年应对关键部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发现表面裂纹及时打磨处理,较深裂纹则需采用补强焊接;定期清理结构表面腐蚀,保持涂装完好以防止锈蚀加剧疲劳损伤。操作层面应避免频繁超载和急起急停,降低应力循环的剧烈程度。对于工作级别较高的起重机,建议每 3-5 年进行一次全面疲劳评估,结合运行记录和检测数据判断结构剩余寿命。
理解疲劳强度概念需规避常见误区。不应将静态强度合格等同于疲劳安全,许多事故发生时实际载荷并未超过额定值,但长期循环作用已导致结构损伤累积。也不能仅凭外观无明显缺陷就判定无疲劳风险,内部裂纹往往在肉眼可见前就已发展到危险程度。通过建立 “检测 - 评估 - 维护” 的闭环管理机制,结合日常运行状态监测,才能有效控制疲劳风险,保障桥式起重机在长期使用中的结构安全。
上一篇: 云南普洱行车行吊厂家 桥式起重机钢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基础校核要点与实用方法
下一篇:没有了
联系人:张经理
24H电话:15090371237
公司地址:河南省起重工业园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