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河南省崇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|发表日期:2025-08-18
移动模架的下料与切割是确保结构精度和整体性能的关键环节,需结合材料特性、加工工艺及工程实际需求系统推进。以下为工程实践中总结的核心技术策略:
一、材料预处理与检验
下料前需对钢材进行严格检验,核对质量证明书及炉批号,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(如 Q345B 屈服强度≥345MPa)。采用抛丸或喷砂除锈至 Sa2.5 级标准,清除表面氧化皮及油污,避免切割时产生熔渣缺陷。对于变形超标的板材,需通过机械矫直或火焰矫正(温度≤600℃)使其平直度偏差≤1/1000,确保切割基准面精度。
二、切割方法选择与参数控制
根据材料厚度和精度要求选择切割工艺:
厚板(≥20mm):优先采用数控火焰切割,切割速度控制在 300-450mm/min,氧气压力 0.3-0.4MPa,割嘴与板面距离 5-8mm,确保切口粗糙度≤25μm,局部缺口深度≤1mm。
中薄板(6-20mm):推荐等离子切割,电流 200-400A,弧压 100-150V,切割面垂直度偏差≤0.05t(t 为板厚),切割线与号料线误差≤1mm。
薄板(≤6mm):采用激光切割,功率 1.5-3kW,定位精度 ±0.1mm,适用于模板系统等高精度部件。
切割时需预留收缩余量:板厚 30mm 以下切割缝按 2mm 预留,30mm 以上按 3mm 预留,焊缝收缩量按 1mm/m 计算。
三、精度控制与变形预防
尺寸公差:主梁腹板、翼板长度偏差控制在 ±3mm,宽度偏差 ±2mm,对角线差≤3mm。
切割面质量:气割表面不得有裂纹、夹渣,机械切割需清除毛刺及飞边,切割平面度≤0.05t 且不大于 2mm。
变形控制:采用分段切割(如每段长度≤1.5m)、反变形法(预制 1%-3% 反向挠度)及刚性固定(间隔 1.5m 设置临时支撑),减少热变形。某高铁项目通过 “对称切割 + 风冷降温” 工艺,将主梁腹板旁弯值控制在≤2mm / 全长。
四、坡口加工与焊接准备
关键焊缝(如主梁对接缝)采用刨边机加工坡口,避免火焰切割导致的硬化层。Q345B 钢材双面坡口角度 55°-60°,钝边 2-3mm,组对间隙 3-4mm。腹板与翼板 T 型焊缝采用单面 V 型坡口,深度≥板厚 1/3,确保熔透率≥95%。坡口两侧 20mm 范围内需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,清除油污及锈迹,防止焊接气孔。
五、质量检验与缺陷处理
切割完成后进行三级检验:
外观检查:观察切口是否光滑,无崩边、缺肉,焊缝坡口角度及钝边尺寸符合设计要求。
尺寸复核:采用钢尺、直角尺测量关键部位,如主梁节段长度偏差≤±2mm,腹板高度偏差≤±3mm。
探伤检测:对主梁腹板、翼板对接焊缝进行 100% 超声波探伤(Ⅱ 级以上),重点部位增加射线检测,确保无裂纹、未熔合等缺陷。
对于超差缺陷,需采用机械打磨或补焊修复:缺口深度>1mm 时,先打磨成缓坡(坡度≥1:5),再用 E50 系列焊条补焊,焊后打磨平整。
六、特殊部件加工要点
曲线构件:采用数控切割配合三维建模,某跨海大桥项目通过预弯模具与火焰切割结合,实现半径 700m 平曲线导梁的精度控制(偏差≤±2mm)。
高强螺栓孔:采用摇臂钻或磁座钻配钻,孔径偏差≤±0.5mm,孔距偏差≤±1mm,确保 10.9 级高强螺栓(预紧力≥225kN)的可靠连接。
综上,下料与切割需以 “精度优先、工艺适配” 为原则,通过材料预处理、切割参数优化及严格检验,为后续焊接、组装提供可靠基础,保障移动模架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。
联系人:张经理
24H电话:15090371237
公司地址:河南省起重工业园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