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河南省崇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|发表日期:2025-09-29
旧工业区的龙门吊曾是工业生产的核心枢纽,当城市更新浪潮席卷而来,这些锈迹斑斑的钢铁架构并未被简单拆除,反而通过 “功能重塑、艺术活化、记忆留存” 的改造路径,成为衔接工业历史与当代生活的独特载体。从武汉的金融文化公园到芜湖的江畔园区,龙门吊的保留与改造始终扎根于场地历史与实际需求,在实践中形成了多元范式。
功能复用与结构修复是保留改造的基础逻辑,核心在于延续设备物理价值的同时适配新场景。芜湖老船厂 1900 项目中,那座见证了百年造船史的巨型龙门吊,在船厂搬迁闲置 14 年后迎来新生。改造团队并未替换原有钢铁骨架,而是先对锈蚀的横梁与支腿进行结构检测,拆解受损部件后重新加固,再统一喷涂防腐涂料恢复外观。最终保留的龙门吊矗立在长江畔,既作为工业遗产地标供人瞻仰,其开阔的下方空间还成为露天市集与音乐会的天然场地,曾经吊装船体构件的钢铁臂膀,如今撑起了市民的休闲生活舞台。类似的结构修复在工业改造中极为常见,武汉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的龙门吊改造时,也先对老化的轨道与连接节点进行加固,确保安全后再融入新的景观体系。
艺术化转译让龙门吊从工业设备蜕变为文化符号,这一路径在城市核心区改造中尤为典型。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的前身是 1952 年创立的湖北电建生产基地,遗留的龙门吊曾孤立在平整场地中,缺乏景观氛围。改造过程中,设计团队并未改变其 “门” 字形结构,而是将褪色的机体重新刷上鲜艳的红色,使其与周边的红砖厂房、金融主题雕塑形成视觉呼应。同时依托场地 21.5 米的高差,将龙门吊纳入 “两轴三心” 的景观框架,打造出 “龙门秀场” 核心空间 —— 开敞草坪上的红色吊臂成为天然背景板,既保留了电力工业的时代记忆,又适配了文化活动与市民休憩的新需求。这种改造并非凭空创造,而是基于设备原有形态的艺术强化,让钢铁质感与人文氛围形成独特交融。
历史文脉的锚定功能在改造中贯穿始终,龙门吊成为解读场地记忆的钥匙。上海杨浦滨江的原上海船厂区域,曾经吊装船舶部件的龙门吊如今依旧保持着锈红色的钢铁骨架,未做过度修饰的锈迹清晰记录着工业年代的劳作痕迹。改造者仅对其进行必要的结构稳固,便将其融入滨江景观带,与周边的玻璃幕墙现代建筑形成强烈对比。行人穿行其下时,能通过吊臂的尺度感知昔日船厂的生产规模,这种 “以物载史” 的保留方式,比文字说明更直观地传递了工业遗产的价值。在这类改造中,龙门吊的物理存在本身就是历史叙事的一部分,其保留与改造的核心在于不割裂场地的历史连续性。
从芜湖老船厂的功能复用,到小龟山的艺术活化,再到杨浦滨江的记忆锚定,旧工业区龙门吊的保留与改造始终遵循 “尊重历史、适配当下” 的原则。这些改造既未脱离设备的工业本源,又通过结构修复、功能植入与艺术加工,让钢铁锈迹焕发新生,成为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活化的鲜活样本。
联系人:张经理
24H电话:15090371237
公司地址:河南省起重工业园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