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河南省崇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|发表日期:2025-07-24
节段拼架桥机施工中,节段运输至架桥机尾部是关键环节,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以确保效率与安全。具体操作分为运输前准备、运输设备选择、运输过程控制及尾部对接四个阶段。
运输前准备
首先需对运输路径进行勘察与处理,确保道路坡度不大于 1.5%,路面平整且承载力满足要求。对于复杂地形,可采用临时支墩或加固管沟等措施,防止地基沉降。同时,需在架桥机尾部设置接收装置,如三号柱门架结构,其走行驱动装置需提前调试,确保节段到位后能精准对接。
运输设备选择
根据节段重量与尺寸,常用设备包括平板车、模块车及龙门吊。例如,290 吨主拱肋节段采用两台可调平运梁车协同运输,通过三维轨迹规划确保长距离稳定。对于超宽节段,可选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,其 90° 转向功能可灵活应对狭窄场地。
运输过程控制
运输中需采用多重稳固措施:
锁定装置:使用精轧螺纹钢与缆风绳协同固定节段,如古牛河特大桥主拱肋节段通过 “安全绳” 设计,防止运输中晃动;
姿态调整:智慧缆吊系统结合传感器实时监测,自动调节节段高差,确保运输姿态稳定;
路径规划:模块车运输时需避开障碍物,通过地面标线与激光定位实现毫米级轨迹控制。
尾部对接操作
节段抵达后,运梁车低位驶入架桥机尾部,由后驮运支架支撑尾部结构。通过液压吊具吊挂节段,利用起重小车走行轨道将其转移至架桥机主梁。例如,预制混凝土节段梁由 50t 起重小车转动 90° 就位,同时张拉临时束固定。此过程需同步监测架桥机尾部支撑力,确保荷载均匀分布。
安全与质量保障
运输全程需符合以下规范:
节段固定点需经力学验算,采用双保险绑扎;
架桥机纵坡控制在 1.5% 以内,避免溜车风险;
吊装前检查吊具与节段连接可靠性,如使用销轴定位与高强螺栓锚固。
通过上述流程,节段可安全、高效地运输至架桥机尾部,为后续拼装作业奠定基础。
联系人:张经理
24H电话:15090371237
公司地址:河南省起重工业园区